当前位置: 心灵花园 > 心灵花园 > 心灵花园 > 孩子的脾气与眼泪,你懂吗

孩子的脾气与眼泪,你懂吗

发布时间:2013-08-05 09:56:36 来源:互联网 所属分类:心灵花园

导语:孩子哭了,父母不是直接命令孩子:不许哭!就是讨好孩子,给孩子好吃的、好玩儿的……来逗孩子开心。这样好吗?


父母你会帮孩子舒缓情绪吗

撰文/马宁

内在空间微博http://e.weibo.com/innerspace521



父母在处理孩子情绪的时候,比较经常出现的几种方式是:

1、传统性处理情绪的模式:混淆了孩子的情绪状态、内在需求和表达方式。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不接受孩子表达情绪和需求的方式,在简单要求孩子行为变化的同时,忽略了他们的行为下面的内在情感和需要!


比如“哭”,只代表孩子表现情绪和内在需要的一种方式,一个孩子需要妈妈了,他会用哭来表示,也可能用摔东西来表示,或者也可能用语言直接来表达。“哭”只是表达思念和悲伤这些情感需要的其中一种方式!当父母简单的对孩子说“不许哭”时,我们忙于纠正了孩子的情感表达模式,但同时也将孩子用“哭”的方式想要诉求的某些内在需求也一并屏蔽了。

如果孩子的内在需要或者生理需要不被满足,自然就会有情绪发生,而一旦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情绪自然会顺利通过。

就像一个哭闹的婴儿,如果知道它是想喝水,只要给了它足够的水喝,便不会哭了。一个小孩只有当自己的情感被真实接受的时候,才会清晰地感觉到被爱。又或者,一个小孩对妈妈大声喊“你把我的秘密说给老师,你是世界上最坏的妈妈!”这是一个孩子在受创后对母亲一种指责的表达方式,但不是他真正的情绪和内在需要。



如果父母的回应,仅仅是针对孩子说妈妈是“最坏的妈妈”这个部分,回应孩子说“我是最坏的妈妈?不是我管你,你能长这么大?”于是,问题就转移了,同时孩子的内在需要没有被得到满足,而这个行为问题也很难探讨!尤其是大些的孩子很可能的回应是更加愤怒“就是你的错!谁让你管我!我以后不要你管我了!”



如果父母的回应是“哦,我把这件事情不小心让老师知道了,让你感觉很不满!你需要我们自己在家里处理这个问题?”并且给与适度的理解和道歉。当孩子的需求处理完毕,你觉得孩子还会说“妈妈是世界上最坏的妈妈”吗?

因此,在《戒掉爱中的伤害》一书中的第四章,在这个部分我做了着重介绍,如何透过孩子的外在行为深入了解他的内在情感需求。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此之后使用《在爱中建立规则》的表述技巧“我愿意理解你的不满,不过当你不满的时候,说我是‘最坏的妈妈’,这真让我也有种挫败感,似乎我所有为你的付出都没有意义呢!下次对妈妈有意见的时候,请换种方式发牢骚,直接说明你对妈妈的什么行为不满,然后我们一起探讨好吗?”于是孩子的行为就可以得到引导!

2、 一些现行常见的新式父母:混淆了孩子的情绪和内在需求

有些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情绪的变化正是通向内在情感需求的一扇窗户,同时情绪也是一种力量,在努力地为自己争取。因此父母们已经了解,孩子的情绪是需要被理解的。

但是,在理解孩子情绪的时候,父母也可能仅仅是打开了这扇窗户,却没有足够深入了解孩子在悲伤的时候,到底需要的内在情感力量是什么。同时也可能没有对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进行陪同式调整。因此孩子可能出现放纵情绪模式,或者自我情绪更加严重,却不知道怎么解决、怎么帮助自己。

比如,我亲眼所见一些父母这样帮助孩子缓和情绪:

孩子从学校回来很生气的样子。父母说“今天情绪很不好?”孩子说“你今天也不提醒我带饭盒,所以我没吃上早餐!”父母可能回应:“你今天情绪真的不好!”孩子大怒:“怎么能好呢?就你们这样?”父母再叹口气:“我很理解你,今天的不开心!”孩子情绪更加高涨,甚至从本身事件上的愤怒,转移到了对父母为发生事件的反应上的愤怒。

这种例子我见过很多。


父母其实很努力,但是由于没有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对孩子情绪的回应,变成了语言上在理解孩子,却让对方感觉自己在回避问题!原因就是只关注了孩子的情绪,而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产生情绪的内在事件和需求上。

如果回应变成:
“哦,今天没吃上早餐,你一定饿了!妈妈也心疼了!明天当然不能再这样了!”首先避开孩子的情绪针对对象,而是理解她的情绪背景。然后,孩子可能说“是啊,我今天饿坏了!后面两堂课都没上好!”父母可以继续理解性回应:“哦,饿着肚子上课,一定很辛苦!”孩子的气一般都会慢慢降下来。

这个时候,父母把要给孩子一个承担责任的可能性机会:“那下次怎么办呢?”往往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会把责任往外推,但如果情绪过去了,他会比较客观地看待问题:“下次晚上我就把饭盒放在门口,这样早上就不会忘记了!”


这就是情绪过后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同样的事情下次怎样可以帮助自己不这么难过。找到生气背后的需求(吃早饭、带饭盒)以及解决方法(晚上我就把饭盒放在门口,这样早上就不会忘记了)。(整个协助孩子舒缓情绪的过程中的技巧,详见《戒掉爱中的伤害》一书中的第四、五、六章。)


3、我们会无意识当中把弱化孩子的情绪作为一个手段,堵住对方有不满的不同于我们需要的声音!

有时,我们可能会希望孩子的成长按照我们希望的按部就班,所以不愿意有所不同和变化,所以不愿意听到不同于我们的孩子的心声。

常见的,我们用讨好、转移、或者隐藏的强势来控制对方发不出脾气,然后我们就以为这个事情过去了。一次两次可以,时间久了,对方的问题如果一直没有真实得到解决,对方可能感觉到一种被压制和操控,从而失去对我们的信任!

比如:孩子发脾气说“爸爸,这个周末你到底陪我去公园不?”爸爸发火“你以为我不想去?我天天忙工作累得头都抬不起来!这周还要加班,你说我能不能陪你?”

如果生活中父母经常用这种方式,把孩子的需要连同发怒的情绪表达方式一同打压,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孩子不再向父母提需要,孩子自己解决,但却离父母越来越远;而最糟糕的是,如果孩子非常乖,除了父母之外,也不选择其他的方式进行满足,因此压制自我需要太久了之后,极可能失去及时表达自己的能力。在我所接待的案例中,很多在10-15岁左右的时候出现强烈的人际关系障碍,并且出现自闭或者突发性攻击性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来源于后者。

所以,最关键的:并不是看不到对方的情绪了,我们就不用去了解他了!真正的聆听,是要透过对方的种种情绪去了解他下面内在的需要!即便是弱化情绪也是为了让我们在不那么激烈的情绪状况和冲突下,可以有更多的勇气面对冲突,去交流、了解彼此的深层需求,并探讨解决方法。

因此,在刚才的案例中,如果爸爸也一时失控说了那样的话,导致孩子的声音没有了,爸爸也可以后续再跟进:“孩子,刚才爸爸因为自己心烦失控了,因为其实我 也很想好好陪陪你,但是工作忙做不到,所以自己也很着急,所以爸爸也希望你能够体谅爸爸。但这并不应该成为一个阻挡我们在一起的理由。虽然这周爸爸不能陪你了,但是请你相信爸爸,这段时间我一定会安排时间好好陪陪你,好吗?”这个沟通,就可能缓解刚才的那种压制。因为它可以让不同的人的声音都能被看到,即便是有个先后!当然,更重要的,是沟通之后必须要跟进的行动。

所有爱的技巧并不是为了控制和压制,沟通也并不仅仅是弱化情绪,而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声音更好地呈现出来,而这更是为了让我们放下情绪本身,而专注于下面的内在需求,并找到合适的给与满足的方法!

让每个人都能够更好地被了解和理解,同时拥有希望和信任,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在这个世界不是孤单和无助的,这便是爱的沟通和爱的行动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更加重要的是,当父母们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并且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便也学会了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8f46730101a4ek.html

Tags:孩子的脾气与眼泪,你懂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管教孩子,如何和孩子沟通,如何和孩子交流
最新文章更多>>
文章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