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灵花园 > 书籍推荐 > 觉醒之旅 > 书籍推荐《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书籍推荐《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发布时间:2017-02-22 09:56:53 来源:互联网 所属分类:觉醒之旅

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作品,带你发现另一个思考的方向,走出痛苦、走出迷茫、走出寂寞!
内容简介

我们一直以为一些负面情绪,如坏习惯、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是不好的,甚至认为这些是不完美的,阻碍了我们成长,我们努力去避免和克服它们。
作者从新的角度、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这些坏情绪,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和正面意义。这些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而且这些情绪并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接纳它们,并要感谢它们让我们越来越坚强,体验更多生命的无限精彩。

编辑推荐

◎资深心理学专家、百万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作品;
◎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诉我们:负面情绪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阻碍我们成长的不是因为自身的不完美,而是你不肯承认你的不完美;
◎请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正是这些不完美,使得你越来越强大,离梦想越来越近;
◎百万青年推崇的心灵成长经典作品;全国高校积极收录图书。

作者简介

武志红
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9年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已帮助成千上万的人收获幸福。
曾主持《广州日报》的“健康心理”专栏,现为《心理月刊》专栏作家,网络视频节目《跟武志红学心理学》主讲人。
著有《为何家会伤人》《为何越爱越孤独》《心灵的七种兵器》《七个心理寓言》《解读“疯狂”》《解读绝望》《梦知道答案》等,个人作品销量超百万册。

目录

Part1: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
  认识恶习:它一定曾让你获益
  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
  心灵成长书吧:《克服焦虑》
  Part2: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
  越控制,越失序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主源
  越快乐,越悲伤?
  超越挫折:变逆境为机遇
  心灵成长书吧:《体验悲哀》
  Part3: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
  愤怒:你的力量之泉
  向创可贴式的爱说“不”
  如何与传销者谈话
  “走饭”之死与快乐王子的“铅心”
  Part4: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
  从承受内疚开始
  你的欲望不是罪
  自卑,只是因为缺乏爱
  心灵成长书吧:《女心理师》
  Part5: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
  无需战胜恐惧
  好好活着是最好的想念
  人生为什么会轮回?
  温柔地对待你的疾病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
  心灵成长书吧:《关于坏人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Part6: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
  在关系的镜子前审视自己,理解自己
  关上车窗,关上心房
  我们为什么需要崇拜谁?
  心灵成长书吧:《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Part7: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
  学会接受自己
  宽容自己,才能宽以待人
  让你的身心重归流动
  越懂黑暗,越相信光明

  结语:给自己一个仪式,开始一段征程[1]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经典的句子


1、阴影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我们的天赋就沉睡在阴影里,当我们发现它、接受它之后,我们的生命就会苏醒,我们就会从阴影走向光明。

2、自卑,只是因为缺乏爱。

3、改变恶习最关键的一点是:不和恶习较劲,接受恶习。因为,积习就是你的本性,恶习代表着你内心的需要,你只有理解它并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4、抑郁症常源自两个原因:一是重大的丧失;二是压抑的愤怒。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失去都会导致悲伤,重大的失去,如亲人离世或失恋等,会导致重大的悲伤。本来,失去发生时的第一时间所产生的悲伤与泪水,是有治疗效果的,只要悲伤能在我们身体上自然流动,这份疗愈就会自然产生。然而,我们的头脑认为,悲伤是太痛苦的情绪,于是会压抑悲伤,导致悲伤不能流动,最后卡在心里,卡在身体里,久而久之形成了所谓的抑郁。并且,抑郁症的爆发,常是一个新的失去,触发了过去的重大失去所伴随的极大的悲伤。譬如,一次失恋触发了过去失去父母的悲伤,从而导致了抑郁症的爆发。

5、你要理解你的愤怒,最终才能触及它的核心。它有某种深奥的内涵,帮助你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如果你确切地知道什么让你生气、你在和谁生气,你就能清楚自己的立场与事物的重点,以及如何在情感上加以处理。

6、真正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当作朋友来看待,这样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这样的人不是视图控制或压制一些缺点,而总能从他们当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7、逃避问题及其内在痛苦情感的倾向是所有心里疾病的主要原因。抵触悲伤,你的心也就远离了你的人生真相,我们的力量不在于我们看上去有多快乐,而在于我们的心离我们的人生真相有多近。

8、在很多糟糕的家庭,都可以看懂种种毁灭性的循环。但是,我们不必因此去埋怨父辈或祖父辈,因为这个历史的传承不会因为抱怨而消失。并且,当你抱怨的时候,你必定会是这个恶性循环的参与者。要打破这个循环,我们就必须从自己开始,逃避或抱怨无济于事,那样阴影就依然是阴影。要么,我们因为它而变成一个同样可恶的人,要么,我们因为彻底压抑了这些阴影而丧失了一部分的自我,从而变得虚弱。

9、我们看似爱的是别人,其实爱的是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如果在一个关系中,你付出了,那么你会很在乎这个关系,而且不管你多么优秀,对他有多好,他都不在乎。想让他在乎,就必须让他付出。

10、愤怒,是保护独立空间的最有力武器。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作出很大贡献;但是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他的影响则正好相反。一些愤怒之所以成为坏的愤怒,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压抑了自己的愤怒。假若能全然的接受第一时间产生的愤怒,那么你永远不会被欺骗,也就没必要再把这愤怒转嫁到其他人身上……理解你的愤怒,问问它向你传递的信号是什么意思,然后富有智慧地去解决它,那它势必会成为你心灵的兵器,帮助你强大起来。

11、我们的文化一定程度上鼓励服从,鼓励丧失自我,而压制精神独立,所以太多人的心处于没有重量的状态中……很多孩子的自杀倾向,看似攻击指向自己,其实真相是,指向父母的愤怒被压制了,除了心理学,我们的世俗氛围、伦理学、哲学乃至政治都不会支持一个孩子对长辈表达愤怒。

12、单纯的“付出者”,其实并不伟大,他们不计得失的付出,从根本上是一种自恋。“付出者”过分的追求“问心无愧”,过分迷地恋清白感——既然我是付出的一方,那么我们的关系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是你的错了……拒绝一个人的付出,其实也就是在拒绝与这个人建立关系,无论谁只想付出而不想接受,都不过是想维持高高在上的幻想,拒绝接受生命的施舍,否认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平等……内心深处是有很多抱怨的,是通过疯狂地付出化解命运的沉重压力。

13、自卑与自信,其实是由我们小时候获得的爱的多少所决定的。如果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多的爱,那么不管一个人的外在条件如何,他都会很自信……童年得到的爱越多,一个人就越是难追,相对而言,童年得到的爱越少,一开始容易追到,而以后会很难相处,因为他会过于敏感。明白自卑是源自缺乏爱后,你才有可能真正突破自卑,而走向自我接纳。

14、恐慌的背后,常藏着我们生命中重要的答案,恐慌程度越高,答案就越重要。

15、理性的知道不是理解,真正的理解,必然是感性的理解、情感的理解、肉体的理解,即在理解的那一刻,仿佛你的全部身心都会到了问题产生的那一时刻,你重新体验到,自己的问题是怎样发生的。但同时,你也彻底明白,你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你已是一个强有力的成人,你没必要再像过去那样,用一些自我欺骗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了。

16、我们把自己成长的责任放到了对方身上,童年的痛苦到了成年又重演了一遍,而改变却未发生……假若你和某个异性能完美地再现你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那么你一定会疯狂地迷恋上这个异性。迷恋他,是为了修正你内心的关系模式,是为了弥补你童年时的一些痛苦。

17、否认自己经历的任何事情,就是在否认自己人格的一部分,一个人假若常常失去控制,那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把自己太多的事情压抑进了潜意识……糟糕的父母之所以会让我们形成心理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接受一个事实——我们的父母不够好,我们幻想,自己应该有更好的父母,我们甚至会尝试去改变自己的父母。然而,这种改变的努力,除非父母自己意识到,他们的教养方式有问题必须改变,那样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18、一旦父母的需求处于严重压抑状态,那么父母及可能同样压抑孩子的需要,也可能会过度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同时又将“需要有罪”的感觉传递给孩子——“你的需要被满足了,所以你是有罪的”,结果孩子真的会以有罪的方式追求需要的满足。

19、心理学也讲轮回,就是小时候受过的苦,长大了又受一遍,一遍不够,还要受许多遍,这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轮回……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自己开始,把自己改变。

20、无论你现在怎么痛恨坏习惯,它一定曾让你获益。”“认识坏习惯的这一特点,是改变它的第一步”

21、这(坏习惯)其实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你的一个“次人格”。当你这样做时,这个次人格中所蕴含的能量就会被我们接受,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部分。

22、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理解自己脆弱的根源,并从这个根源入手来解决问题。

23、强大的使命感才是促使我们改变的发动机。

24、要保证自己的誓言得到坚持,就必须给这个决定找到足够的理由。

25、按照我的经验,最大的问题不是自律,而是我们没有花费功夫确定愿景——为什么要改变?我们没有求助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动力,没有求助我们生命中最要的声音。

26、当你真正做一件事时,动力会从内心自动产生,你自然会自律。不要从外界去寻找迫使你改变习惯的东西,因为他们很容易被你放弃。

27、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就能成为你的本能。

28、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人生使命。

29、每一种心里痛苦都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有无数种方法降低痛苦、逃避痛苦,但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直面痛苦,认识痛苦的意义,领悟到问题的来源,并由此成长。

30、痛苦本身其实只是一个信号,只是告诉我们,问题发生了,我们应该去改变。

31、无论多么古怪的心理问题,基本都可以找到大量的同类,没有谁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总有别人和你一样不幸甚至更不幸。

32、我们想逃避痛苦,但痛苦背后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一部分,须臾不可分离,根本逃避不了,所谓逃避,只不过是运用种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扭曲了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从而减少我们的痛苦。我们以为看不到它们了,但其实他们还是我们甩不掉的尾巴。

33、潜意识的特点是,我们越想控制它,就越控制不了,它的活动会越来越频繁。

34、一个人的潜力无限,但一个人的意识能直接控制的范围却很有限。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要总和潜意识过不去,不必和走神、坏念头等偶尔出现的问题较真。否则,它们就会成为真正的问题。

35、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

36、内疚的产生,源自付出与接受的失衡。内疚的产生,其实是在提醒你,你该补偿对方了。我们要懂得这一点,懂得觉察自己的内疚,然后及时作出补偿。同样,当对方产生内疚时,我们也要给对方机会,让对方完成他的补偿。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情感,内疚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在提醒我们,你的一个关系需要调整了。假若你懂得接纳自己的内疚,并帮助对方接纳他的内疚,那么关系就会自然地流动,自然地走向和谐。

37、不过,这个时候的内疚感有更深远的意义。这种内疚告诉你,不管对方错得多么离谱,他也不能负担破坏这个关系的全部责任,你也一定有责任。你不必追求彻底没有罪责的境地,从而为了一点儿轻微的内疚感也拒绝作出好的决定,因为没有罪责是神的境地,不是凡人的境地。

38、理性的知道不是理解。真正的理解,必然是感性的理解、情感的理解、肉体的理解,即在理解的那一刻,你的大脑、神经、躯体乃至内脏都在颤动,仿佛你的全部身心都回到了问题产生的那一时刻,你重新体验到,自己的问题是怎样发生的。但同时,你也彻底明白,你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小孩,你已是一个强有力的成人,你没必要再像过去那样,用一些自我欺骗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害了。于是,好的改变自然发生了。

39、自由分很多种,有权利上的自由,有行动上的自由,也有人格的自由。权利和行动的自由很容易被限制,但人格的自由很难被禁锢。

40、实际上,追求人格的自由,结束已经发生的事实对我们心灵的羁绊只有一条途径: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承认它已不可改变。

41、没有学会接受之前,我们都会把注意力放到别人身上,期望别人为自己改变一下,那么自己就得救了。但任何一个独立的人,都不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去改变的。所以,这种期望注定会失败。

42、学会接受之后,我们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深深地懂得,自己才是自己问题的答案。由此,我们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并最终获得更大的自由。

43、生命远非人智所及,它由伟大的孤寂中诞生,只有从苦难中才能触及。只有困厄与苦难才能使心眼打开,看到那不为他人所知的一切。

44、我们要明白,所谓急着改变其实常常是我急着改变你。一定要明白这一点,所以要把过程放慢一点儿,期望放低一点儿,暂时还是老样子,没有关系。这就是宽容,对我宽容,对你也宽容。

45、一个对自己太苛刻的人,很难做到宽以待人。相反,对自己苛刻的人,更可能的选择,是挑剔别人。

相关资料

心理学畅销书作家武志红经典作品,带你发现另一个思考的方向,走出痛苦、走出迷茫、走出寂寞!



Tags:书籍推荐《感谢自己的不完美》
最新文章更多>>
文章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