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灵花园 > 书籍推荐 > 觉醒之旅 > 【书籍推荐】《奔向幸福的旅程》

【书籍推荐】《奔向幸福的旅程》

发布时间:2019-11-08 16:51:49 来源:互联网 所属分类:觉醒之旅

奔向幸福的旅程(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我疗愈的心路历程,深度思考活着的意义,如何获得稳定的幸福,被称为都市抑郁心灵的一剂百忧解)

编辑推荐

  ◆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我疗愈的心路历程

  ◆深度思考活着的意义,如何获得稳定的幸福

  ◆集合中外身心灵名家修行精髓,带你走出抑郁情绪获得内心的平静

  ◆都市抑郁心灵的一剂百忧解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获得内在幸福的通俗读物。

  作者在多重心理压力之下患有抑郁症,但她非但没有消极对待反而以此为契机,思考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如何使幸福感更持久稳定等问题。经过反复的自我探索、拷问、追寻,她走出抑郁的心理状态,走上心灵成长和觉醒之路,获得内在的平静与幸福。全书共分为三篇,从迷失、探索、觉醒三个层次探索,涉及时下众多心理及情绪的问题,找出如何疗愈的方法,最终抵达身心合一的状态。


作者简介

  谢勤:

  身心灵导师。曾从事国际贸易与金融行业,曾因失业失恋得过抑郁症,随后遭遇一系列挫折,强烈的不幸福感使她开始了一趟对生命和幸福的探索之旅: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如何才能获得稳定的幸福感……她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最终在自我疗愈中获得痊愈,并在这个过程中从无明走向觉醒。现在,致力于帮助人们提升意识水平和幸福感,以及发掘人们内在本自俱足的智慧和力量。


目  录

方志明推荐序:

现代都市女性的心灵觉醒之旅

烦恼即菩提

一本探索心灵至理的好书

引子

(一)初恋记忆

学校教育与生命最需要的知识

辞职引发的抑郁

安全感与恐惧

潜能和意义

被爱与幸福

亲密与空间

停止逃避

坑洞的重现第二篇:探索

显示全部信息

前  言

  推荐序:

  现代都市女性的心灵觉醒之旅

  作者以她丰富的文学、哲学、心理学和灵性的底蕴以及从求学、职场、爱情到心灵的探索,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现代都市白领女性从自我疗愈走向心灵成长和灵性觉醒的动人画卷。

  本书很有可读性,因为那是作者真实的生命探索和心灵分享;它很有实用性,因为其中分享了奢摩他禅修、内观、活在当下、钻石途径、吸引力法则、内在的情绪化小孩、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等诸多有效的心灵成长工具;它很有深度,因为其中触及了灵性的觉醒和幸福的真正含义;它特别有针对性,对于那些忙忙碌碌、正在寻找幸福的现代都市人,对于那些正在灵魂暗夜和抑郁状态的人,都有直接的启迪和借鉴。祝福谢勤老师,感恩分享这些心路之旅,也祝福每一位与这本书相遇的人!

  推荐人:方志明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抑郁症犹如黑洞,我并非安慰自己,

  但我知道,

  远不止我一个,很多人都在洞底呼救。


  ——伊丽莎白·斯瓦多

  美国著名作曲家、剧作家,被抑郁症困扰了30多年,著有《我的抑郁症》


  这是作者最真实的生命探索和心灵分享,书中介绍了内观、活在当下、钻石途径、吸引力法则、内在情绪化小孩、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等有效的心灵成长方法,实用性强。对迷茫困顿、寻找幸福的都市人,对正在灵魂暗夜和抑郁状态的人,有直接的启迪和借鉴。

  ——方志明身心灵导师,“求道网”创办人,著有《身心灵修行与疗愈大全》



  你会看到这本书,不是巧合。或许你和作者生命故事不同,但你肯定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平衡。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将与你共振的要点在生活中实践,你将会得到内在的力量与平静。

  ——赖秋恺身心灵导师,著有《<秘密>的秘密》


免费在线读

  引子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催促我去写一本书,这个声音的驱力源自哪里呢?当我陷入“人间地狱”之后几经波折终于来到了“地球天堂”,现在,大多数时候我都独自享受着这份觉醒为我带来的宁静和自由。然而,这个声音频繁的催促似乎在暗示我这段经历以及从这段经历中所获得的讯息和启示其实并不是单独属于我个人的,它应该被分享出去,它属于每一个渴望幸福的人。近来,这个声音仿佛越加地清晰和嘹亮了,它就像我腹中即将孕育成熟的胎儿一般,时不时踢踢我的肚皮,提醒我它要出生了。


  这本书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故事本身,另一部分是对故事的解读和思考,也就是对从这段经历中所获得的讯息和启示的分享。这两部分内容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这段经历的发生就不可能引发出这些思考和启示;而这些思考和启示的分享也使这个故事得以在一个深层的心灵层面呈现出来,而不仅仅是一段陈年的历史、一堆烦琐的记忆。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希望能连贯地了解故事的内容,在遇到有关解读和思考的长篇段落时,请你毫不客气地跳过这些段落,如果你觉得这些信息对你而言是有益的引导,你也可以单独地再回来仔细阅读这些内容。书中的人名除作者本人之外皆为化名。


  倘若你忍不住还是想问:“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勇气竟敢如此大谈自己的过往?”那么,我就不得不借用哲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开篇中所叙述的一段文字来回答你。他说:“倘若另有他人,我对他同样了解,那么我就不会这样大谈自己了。不幸的是,我由于经历狭窄,也就限于这个主题了。除此之外,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我也要求每一个作家,迟早都应该简单而又真诚地描述出他自己的生活,而不仅仅是描述出听来的别人的生活;应该写出就像从一个遥远的国度寄给他的亲属的信那样的描述;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活得真诚,就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国度。”当我敲打出这本书的每一个字时,我的心必定是打开的。如果这一刻,你不仅拿起并打开了这本书,而且同时还打开了你的心,允许这个故事走进你,那么这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你将发现它满载着对你的祝福。


  这是一个关于疗愈和精神探索的故事,它以对幸福的追寻和探索为主轴,并在整个故事中穿梭解析、逐一揭露了在最本质的层面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心灵健全的人所必然将涉及的生命议题,它们主要包括:学校教育与生命最需要的知识、安全感与恐惧、潜能和意义、真正的财富与成功、生命的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素食与健康、人生的三种痛苦、真正的幸福、灵性的觉醒、吸引力法则、你是谁、灵魂暗夜、抑郁症与疗愈、真正的爱、亲密关系、不快乐情绪的疗愈、幸福感的层次,等等。写作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介绍上面这些非常重要的生命议题。


  这场探索缘起于我生命中最深重的一个挫折,我毫不夸张地形容,就我个人而言,那确实是一场灾难或者一次死亡。我称之为死亡是因为倘若那个自己不曾死去,又怎么可能有此时此地俱足一切的自在、安祥、喜悦与焕然一新呢?那必定是大死之后而重生才可能体验到的心境。回想起来,那确实遥远得像是上辈子的故事。



  回忆似乎充塞着每一个角落,无所不在、无处可逃……


  如果说在我生命最初的二十年中,有什么人对我造成过洗礼般的彻底的转变,毫无疑问,那个人就是俊。第一次高考的失败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失落。然而,很幸运的是在我人生中的第一个低谷俊出现了。他阳光帅气、才华横溢、非常优秀,几乎是会令所有女生心动和仰慕的那种男生。补习那一年,俊写给我的十几封信就是我在那365天如一日的寒窗苦读岁月中最大的力量源泉。在那个18岁少女的心中,他是一个完美的男朋友,一个善于激励的精神导师,一个有益于灵魂的伴侣。无论是他的才华与浪漫,他的努力和思想,他的感性与理性,还是他的酷与帅气,都令我仰慕、深爱、陶醉与迷恋。对于俊的这份感情,由于分量太重,失败于我而言是无法想象也无法承受的。我几乎唤醒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来迎接2001年的高考,我告诫自己,有实力才有选择的权利。终于,我以县里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大学。虽然在不同的城市上大学,距离反而使我们成为更加亲密的心灵伴侣,交流的方式也比之前便捷很多,由写信变成写E?mail,由一两个月才能等来一次的电话变为随时随地可以互发的短信和隔三岔五的电话粥。2005年,我大学毕业了,俊继续研究生的学业,于是,我来到他所在的城市杭州。现在回想起来,刚刚步入社会的物质生活是艰苦的,但有爱情的滋润,便全然不觉得了。

  学校教育与生命最需要的知识

  在我的家乡,那个信息闭塞的小县城,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考上一所好大学几乎是投入想象中那个精彩世界怀抱的唯一出路。所以整个中学时代,我几乎唯一在做的事就是用功地读书,大部分时候我都成绩优异。然而,在迈入社会若干年之后,我切身地感受到以目标为导向的学校教育其实是十分狭隘和片面的。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思想、语言、决策、行为乃至我们所追求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的认知——我们的观念、想法。而大部分人的认知最主要的一个来源则是学校教育。


  在小学和中学,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学习语言、算术、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音乐、体育等。这是一个应试教育的阶段,注重记忆力和智力的培养与考核,鼓励竞争与比较。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很容易重结果、轻过程,仿佛生活就是一场场竞赛,或者野心勃勃,或者消极妥协,擅长被动地接受和执行任务,欠缺主动探索、创造和质疑的能力。当然,我并不否认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与功劳,而是切身地体验到学校教育的不完整和应试教育模式明显的弊端。


  进入大学,我们开始接受专业领域的学习,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事实上,对大多数人来说,由于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都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和探索,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人们的选择很大一部分是基于专业的热门程度和就业情况而非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做出的,而这必然将在未来的从业过程中引发不满足和不快乐的心理议题),比如经济,法律,外语,管理,医学,化学,建筑,美术,音乐,体育,等等。这个阶段所教授的是实用性的知识,它使我们有一技之长,以便为进入社会谋生做好准备。


  然而,在接受了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之后,你会发现,人们依然有许多困惑,人们感到不快乐、不满足、迷茫、空虚、没有意义、没有安全感、没有价值感,有些人甚至长时间地生活在焦虑、沮丧、痛苦、抑郁、自卑里。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我们所具备的认知只满足了我们作为一个人的其中一部分需求,还有一部分需求却并不被知晓及得到满足呢?


  要弄清楚这个“需求没有被满足的部分”到底是什么就要先了解我们作为一个人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并从中推论出我们有哪几个层面的需求。


  超个人心理学大师肯?威尔伯(KenWilber)说:“人类是由物质、身、心、魂与灵性组合而成。其中每一个层次都超越并且涵盖了比它更低的层次。”从而,我们可以把人类以及人类的需求概括地划分为这三个层次:物质与身体、心智与灵魂以及灵性。[注:心智(mind)指的是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活动;灵魂(soul)包含人的思想、意志、情感等,它是每个人所独有的;灵性(spirituality)是指内在的真我,又称自性、佛性。净空法师说,“迷了叫灵魂、悟了叫灵性,灵魂觉悟了就是真我、灵性。”物质、身体、心智、灵魂皆有变化和生灭,灵性是永恒的,永恒是指不会改变也没有生灭,无论你是否了解或能体验到它,它始终都在你的内在,如果你感受不到它,是因为迷了的灵魂将它障蔽住了。如果有一天你终于体验到它了,它也不是一个新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它一直都在那里,只是你现在才从自己的内在认出它来而已。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无明消失就是佛性,即所谓的‘智慧’,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本性。”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名称都只是一个标签而已。用佛陀打的比喻来说,“它们是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月亮本身。”]



  注:上图参考自肯?威尔伯著《万物简史》(原名A Brief History of Everything)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所具备的认知在满足物质和身体层面的需求时常常是很出色的,或者至少是力所能及的。但对心智与灵魂层面以及灵性层面的需求则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无能为力,这两个层面正是“需求没有被满足的部分”,因为我们对这两个层面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这就是为什么无论你如何努力却始终感到不满足的原因,一直以来你只回应了生命最低层面的需求而与另外两个层面的需求却几乎完全失去了联结。物质、身、心、魂与灵性是一个整体,缺失了任何一块都将导致不同程度的分裂与失衡,而这正暗示着我们生命的发展方向是要从较低的层次迈向较高的层次,并最终了悟到内在的真我。这本书所要展现的正是从个案式的探索得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关于心智、灵魂与灵性层面的认知,可以说,它们对于一个想要活出幸福与满足的生命来说是正当其时的最需要的知识。辞职引发的抑郁

  虽然分手已经一个月了,但我仍然难以适应如此剧烈的时空转变。四个月前我还在一家印度公司从事面料采购和出口的工作,这份工作需要与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从最基层的样板工人到企业老板、国外的大买家。作为翻译和助理,老板Raj常常带着我一起去各地谈生意,这使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与Raj在一起工作的两年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每一天都在成长。俊常常骑车送我去上班,童话故事里说,王子与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我们的剧本从此却要被无情地改写了。



Tags:【书籍推荐】《奔向幸福的旅程》
最新文章更多>>
文章推荐更多>>